入冬后,强烈的寒潮天气让人直呼“冻到发紫”,消费者对保暖服饰和取暖设备的需求大幅增长,火锅、热饮的需求也在持续升温。在消费市场,这股冷空气吹热了“暖经济”,带动衣食住行等行业的冬季产品迎来消费旺季。
空调、暖脚器、暖风机、取暖桌、电热毯、暖手宝入冬以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取暖类电器销量激增。
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某家电卖场全国线%,踢脚线%,油汀取暖器销量环比增长670%。此外,某电商平台上,暖鞋器、发热围脖、水暖毯、电暖桌等新型取暖设备的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一倍。
这些取暖需求还呈现明显的地域特色,西南地区更青睐集家电、家居功能于一体的取暖桌,华东地区更偏爱小巧、轻便的暖菜板。
入冬后,骤然而来的寒潮使保暖服饰成为线上消费爆款,销量喜人。今年,九江羽绒服产业带商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5%,沧州棉服产业带商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6%,廊坊家居服产业带商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7%。
在羽绒服的地域消费特色上,北京、江苏、山东、辽宁等省份的成交额占比更高,而在增速上则是湖南、河南、安徽、天津等省市的表现更为亮眼。
近年来,羽绒服等商品销售火热的同时,价格上涨的话题也频频引发热议。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品牌羽绒服,千元价位已是十分普遍,只有少数国货品牌还保留了几百元的定价。
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原因,羽绒服的价格普遍有所上涨。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已经从438元上升到了656元,而大型防寒服的价格更是高达2000元以上,占比接近70%。
就在网友们为“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这一话题讨论不休时,今年冬天,一批“整顿羽绒服市场”的大学生重新穿上了军大衣,让军大衣迅速火爆全网。网友纷纷表示,不是羽绒服穿不起,是军绿色棉大衣更有性价比。
除了常见的防潮、抗风、透湿性能以外,冲锋衣同样适用于冬天的防冻保暖,三合一穿搭将冲锋衣的使用寿命从春秋季延长到春秋冬三个季节,成为年轻人的冬天“防寒保暖搭子”和“穿衣搭配神器”。
热腾腾的火锅,升腾起冬日经济活力。入冬后,不少网友都热衷于分享“入冬第一顿火锅”的经历,不管是川渝火锅还是铜锅涮肉,这一入冬的“仪式感”带动火锅店生意持续走旺。
除了线下门店,在家点火锅外卖也随着冷空气到来不断升温。在各个外卖平台,搜索“火锅”后出现的火锅食材、器具一应俱全。相比线下店,火锅外卖价格更低,也成了不少消费者冬天里的餐饮选择。除此之外,火锅底料、电煮锅、小火锅等也进入了消费者的购物车。
随着气温的下降,饮品市场也“热”了起来。不论是商超便利店内的成品饮料,还是街头饮品店里的现制饮品,都有不少热饮新品出现。今年,夜市上的罐罐烤奶颇受年轻人青睐,将茶叶、奶制品、玫瑰花、枸杞、红枣等放入烤罐中一起煮,再搭配着中式小食、糕点一起享用,冬天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在茶饮市场,喜茶、瑞幸、蜜雪冰城、古茗等奶茶咖啡饮品门店都在门前竖起了推荐热饮新品的标识牌,“热饮”字样显著;点单小程序上也贴心标注了可做“热饮”的标签,或是划分了“热饮”专区。外卖平台上,糖炒栗子、烤红薯、奶茶、糖葫芦“入冬四件套”销量增长明显。
伴随冬季到来,温泉、滑雪等项目热度也被“点燃”。据飞猪平台统计,冰雪旅游成为今年“双十一”旅游囤货榜的热门选项。其中“热雪奇迹住宿及雪票”权益通兑商品已售超2万件,包括吉林、新疆等滑雪热门目的地均可使用,受到上海、广州等南方游客的青睐。
滑雪方面,目前,新疆阿勒泰地区及河北崇礼等地的部分雪场已开板,有滑雪爱好者提前购买雪场门票并预订酒店。根据美团数据,11月1日至9日,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09%。
得物App的数据也显示,11月以来,滑雪装备销量环比上月同期上升超14倍,滑雪服、滑雪鞋、头盔、眼镜、护具、手套等滑雪装备销量明显提升,其中滑雪护具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滑雪眼镜销量增长6倍。
从保暖服饰到取暖家电、暖心食物、冰雪消费,消费者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不仅是为了抵御寒冷,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随着气温降低,火锅、热饮、保暖类衣物用品、冰雪运动器材等消费需求会增加,此时商家针对这些消费领域适时推出优质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带动业绩增长,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表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消费能力影响民众的消费。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民众消费观念不断升级,众多商家紧跟消费需求,抓住“冷”商机,将“暖”产品带入民众生活,也让“冷季消费产品”在冬日里持续升温。
应对冷空气,做热“暖经济”,要瞄准新趋势发力,主动变革满足消费者新需求,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创新,让“暖经济”暖身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