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有各地的冷法,各人也有各人的取暖方式。冬日最五花八门的小家电当属取暖器,不管是随身携带的暖手宝,发热的鼠标垫,还是吹风送暖的暖风机,发光发热的“小太阳”……都各有优劣,也各有市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取暖套餐”。如果今年冬天,父母对你的取暖方式产生了疑惑,那很有可能说明,你的生活品质悄悄升级了。就像用锅煮了一辈子鸡蛋的父母,不理解你为什么愿意为“煮蛋器”买单。习惯了烤火或是整屋取暖的人,可能也会觉得只暖一方书桌的桌面暖风机不够强劲。
黄志良是“小熊”电器环境用品产品组的负责人,他们今年上架的桌面暖风机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从最初供缺乏暖气的北方居民在睡觉时取暖,再到现在主打办公人群的补充取暖……场景变了,需求也更精细了。哪怕有人认为这是“智商税”,这款产品在高峰时仍能日销上万台。
爱“烤火”的人或许不理解它的热卖,但购买它的上班族们,看中的是它能完美地融入办公场景中,而非“保命取暖”。
研发团队将桌面暖风机的使用距离控制在60厘米,填补了传统取暖器在近距离取暖领域的空白。也因为重视颜值,这款暖风机正中年轻人在购买上的决策偏好。
这并不是“小熊”第一次通过抓住年轻人来获得新增量。早在2006年,其创始人李一峰就在国内大家电百舸争流的局面里,用四个月的时间,耗费20万元设计了“小熊”的第一款产品“酸奶机”。在大家电专注实用性、耐用性时,小家电则因为踩中“精细化”消费需求而迎来爆发。得益于新颖的思路,“小熊”在第一年就卖出了百万台酸奶机,之后三年连续实现超100%的销售增长。
主打“悄悄取暖”的桌面暖风机,也正因为“精细化”消费而成为冬日“新秀”。它背后的环境用品产品组,每年能在深入调研后,根据需求研发上架20款新品,其中有七成能实现盈利,有4—5款能成为爆款。而这只是小熊生活事业部下属的产品组之一,年营收额达5—6亿元的生活事业部,也只占小熊整体营收额的10%—15%。
在“平替”成为消费关键词的今年,许多消费者也倾向于低价决策逻辑,购买“白牌”(指小厂商生产的没有品牌的产品)。尤其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爆款,很快就会有大量同款出现。面对这类冲击,“小熊”却是淡定的,他们在有品牌优势的消费人群中挖掘需求,哪怕带火一类产品,也避开了与“白牌”的直面竞争。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丰富,也因此涌现出各类冬日取暖需求。市面上难有以一当十的万能产品,厂家们也铆足劲儿强调特定场景和偏好下的产品优势。在我国丰富的取暖器市场里,桌面暖风机、暖脚板、踢脚线取暖器等小家电作为补充性产品出现,它们因为适配特定需求的“不万能”,反而在市场中获得了新增量。
黄志良:桌面取暖器只是取暖小家电产品中的一类,它补充了大电器产品大多解决中长距离取暖的空白领域,也解决了大家电产品在风量、噪音以及占地面积上的问题。小家电产品的走俏和场景需求逐渐丰富有关,像我们在桌面取暖这一产品线上的研发,其实是通过研究新的场景,对产品做了新的定义,在功率、风速、取暖范围以及内部结构上都做了相应调整。
这类有针对性的产品,优势更明显,适用性也相应缩窄。但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需求更精细化,所以它们依旧有市场。我们还有另一类新产品今年也很受欢迎,就是用来给饭菜保温的暖菜板,一是大家日常就想让饭菜保持热气腾腾,二是在年夜饭这一场景里,吃腻了火锅的人,更加青睐满桌炒菜的团圆饭。
总的来说,大家电产品因为迭代慢,所以产品设计多从耐用、实用的角度考虑,而小家电产品因为迭代快,往往更符合快消品的逻辑。
黄志良:最大的变化是,取暖器从基础产品,延伸出许多补充性产品。其实取暖器市场从2016年开始迅速发展,当时我们就做了桌面暖风机产品,针对的主要是北方供暖不足的地区,用于人们夜间睡觉时的取暖。
以华北地区为例,当时很多农村还在烧秸秆取暖,白天通过煤炭烧炕,晚上就通过更安全、功率也相对较低的桌面暖风机放在床头取暖。随着生活条件转好,也出现了不少补充型产品,比如为了提升婴儿房温度而特设的安全取暖设备,还有放在宿舍、开放办公室等场景的小型桌面取暖设备。
黄志良:一般分为用户调研、技术储备、项目规划、项目执行四个环节。在调研阶段,我们更多时候是在验证对市场的猜想,而在有了项目定位后,我们会将市面上同类型产品都买过来拆机研究,具体到零件的重量,溯源它的上游供应链厂商,了解它的规格和安全性,之后再去做细致的设计和生产规划。
《卖家》:我们的市场调研如何进行,它足够准确吗?可以分享一些调研发现,以及我们每年新品上架的数量和爆款比例。
黄志良:以我主要负责的环境用品为例,这是“小熊”生活电器事业部下的一个产品组,我们部门每年能有约20款新品研发,其中七成能够盈利,有4—5件能成为爆款。
我们调研时间挺长的,比如市场现象是“老式小太阳在逐渐淘汰”。为了验证,我们分别于今年3月—6月、7月—10月在川渝地区做了两期调研,发现了“小太阳”在全年多雾地区的必要性。
老式取暖器看起来没那么受欢迎,只是因为外观不符合年轻人审美,所以我们规划,保留小太阳的功能,结合川渝地区的熊猫元素、5D城市的概念,设计更符合川渝地区年轻人审美的外观,设计了一款新品。相当于是找到了最有需求的市场,也用外观设计为钩子,抓住了需求匹配的目标人群。
黄志良:这款产品并不完全属于新开发的产品。我们从2018年开始研究,到出品今年这一款,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了。今年的创新首先在栅格材料,由金属网孔出风口换成了防烫塑料格栅,同时优化了风道,风阻更小、出风面积更宽,在更有暖意的同时,又能减少热风吹在脸上的不适感。而且,因为热量损耗更小,解决了热风闷在内部,易致机身发烫的问题。
黄志良:我们每一次迭代都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其实这个产品主要针对办公室人群的“补充性取暖需求”,所以我们主要在办公环境要求的静音、低功率等功能上不断优化。我们将最新款的桌面暖风机的最佳距离调整为60厘米,这也比较符合大部分办公桌的进深,在合适距离就可以做到温暖但没有风感。
第三代产品除了使用感更好,更多的优化在于场景融入。我们采用了更精简耐看的配色,将之前立式的设计,做成立挂两用的设计,尽量避免办公桌上的物品出现热损伤,也能减少占用面积。
黄志良:桌面取暖是近几年兴起的需求,这对应着人们越来越精致的生活追求。相对于传统大件的取暖设备,桌面暖风机只是作为补充产品而存在。虽然对应更小众的需求,但并不意味着这是更小的市场。
我们9月份上架了新款桌面暖风机链接,到现在已经成了店里的爆款,高峰时一天出货一万台。这款产品一般能从9月卖到次年3月,12月是销量最旺的月份。
而且,桌面取暖需求并不单一。这一场景下也有暖风机、发热桌垫、热水袋、暖手宝等不同产品,他们各自有优势,也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暖手宝的便携性强,但不能一直发热,暖了手心就没暖到手背;发热桌垫也是解决了桌面冰冷的问题,没有风、不存在噪音、功率很小,但它只有接触才能感到暖意;暖风机则是将供暖从一个面,扩展到了一小部分空间,但它却是一个功率相对更大、必须要插电的产品,能够适用不同场景,但便携性不高。
黄志良:这里其实涉及两种发热机制。“小太阳”是通过里面的卤素管发光,红外光波接触到表面后,就转化成了热量,它和人站在太阳底下的感受类似,会有“烤火”的感觉,使用久了也会有灼热感。
暖风机的发热,靠的是底层的超导陶瓷,利用超导现象发热,再用风机把热量吹出来,这样加热的是空气,所以会更舒适,也因为解决了发光的问题,更适用于办公室午睡场景。
其实采用哪种发热机制,并不取决于谁更先进或流行,而是看使用者所在地区的具体气候、需求和偏好。在常年缺少光照的地区,用小太阳烤火,反而会带来幸福感,也能除去一些湿气和霉菌。
黄志良:这个我们看得挺开的。有人觉得是“智商税”,其实和取暖认知差异有关。这款产品的主要受众,就是想在办公、打游戏、学习这类场景取暖。桌面范围的暖风,对他们来说够用,而且产品存在感不强、体验感好。但它确实没办法将整个屋子都暖起来,放在床头也没办法暖到整张床。
一件产品被说是“智商税”,只是因为没放在对的人手里,因为每个人对产品的感知和体验有差异,所以评价也很分化。比方有的人就很喜欢木质暖脚器,有的人就不喜欢它的造型和占地面积,取暖是一个非常差异也非常细分的需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黄志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购买较多。一开始我们以为有供暖的北方居民不太会购买这款产品,但其实在北京、天津等偏发达的地区,因为办公室和商超多,还是有很多人作为补充性取暖在购买。
消费者主要的反馈在两个方向:一是希望可以做更大体积,覆盖更多家庭场景的取暖器,比如可以放在茶几上吹到整个沙发,或是放在床头柜也能送风暖到身体;二是希望减少噪音,我们的产品目前的噪音是43分贝,相当于轻微耳语、书页翻动声,但还是有消费者想拥有更静音的体验。
黄志良:最大的优势在于声音小、功率低,所以它非常贴合办公场景和有功率限制的宿舍取暖场景。但这也导致了它的短板,就是不擅长解决其他取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