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在时代坐标中把握新征程的开启,甚至应该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考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理论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理论影响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形塑并发展认识人类历史命运的历史自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昭示中国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哲学层面而言,我们应该深入探讨新征程开启的问题逻辑,也就是要弄清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处的时代坐标问题,即现代化新征程开启的时代坐标应置于何处?新征程的开启具有怎样的历史规定性?我们应该如何形成清醒和高度的历史自觉?从现代性发展的历史大背景和大系统来看,我们可以对新征程进行时空上的坐标定位,至少在世界历史视野中,有三个坐标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个坐标是从经典现代性到新型现代性。一般认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经典现代性的重要奠基者,而在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等人看来,经典现代性是一种刚性、固体化和简单化的现代性。新型现代性作为对经典现代性的丰富、延展和提升,已经超越了经典现代性,成为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和有待创造的现代性,当然它也是一种流动的、复杂的现代性。其复杂性体现在,西方的现代性发展逻辑基本上是线性的,即从前现代、启蒙现代到经典现代乃至后现代的发展逻辑。而中国的现代性出场逻辑是共时态的,即现代性在时空上呈现出多层次叠加的复杂情况。如从现代性发展的地域而言,有些大城市依靠自身优势和良好发展条件已基本实现现代性,有的地区则还比较滞后。
现代性是指现代世界的本质根据与理念。现代化具有过程性,侧重于现实实践。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结果和结晶,是现代化过程所形成的特征和属性,但同时现代性意识的觉醒和现代性意蕴的深度追问又是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全面开启,充分表明中国方案在复杂现代性条件下的可行性。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看待小康及其与现代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二个坐标是从被动输入型现代性到自主辐射型现代性。有的学者认为我们的现代性经历了从被动输入型到自主输入型再到自主辐射型阶段的转变。1949年以前,是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国家强制性地把西方元素输入中国,利用中国重塑西方世界版图,在中国建立了经济霸权、霸权、文化霸权。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难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地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自主性、主动性越来越强,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党的以来,中国愈发自信从容地站在世界舞台之上,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历史使命,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制度、价值、文化影响世界,这才是我们的气派。
从认识上看,要影响世界,以思想影响全球是第一要务。现代化地位的改变决定了中国思想不仅要在中国适用,还应当让世界认同并逐渐接受。这就是习总反复强调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新动力。要从“拿来主义”到“中国贡献”,从“理论辩护”到“理论引领”,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理论中的中国”。
从心态上看,培养大国心态具有紧迫性。大国心态的核心是全体国民必须树立自信心态,既坚决维护本国利益,也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要不卑不亢不傲,有定力,按原则办事而不意气用事,讲理性而不是被绑架。拒绝担当的自保心理是小国心态;缺乏自信的畏手畏脚是弱国心态。大国之间的博弈,取决于一个国家上的生命力、经济上的活力和文化上的吸引力。选择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态,是当代大国应有的基本心态。
从研究上看,如果说以往我们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中国实践与矛盾的特殊性,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理论;那么,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研究取向需要从特殊转化为一般、个性转化为共性,研究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超越性,强调中国道路是一种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引领世界文明的新的文明样态。确定中国道路、中国理论背后的普遍性意义,创造出走向世界的中国理论,是我们应有的世界视野和国际胸怀。
第三个坐标是由当前向未来不断发展。舞台在变、格局在变、坐标在变,新时代的中国在实践中的问题也会不断产生。任何思想、理论,即使在一定的实践阶段被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真理是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伴随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社会实践的进步、客体的变化,理论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
思想在发展、理论在创新,把未来的所有问题都想好、都规划好,这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从未来愿景出发进行当下定位,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实施战略,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中国党之所以能够在、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在时代变化的紧要关头,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发展经验、聚焦发展“路线图”、明晰发展“坐标系”,准确判断发展走向并作出战略部署。
我们应该在上述三个时代坐标中把握新征程的开启,甚至应该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考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理论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理论影响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形塑并发展认识人类历史命运的历史自觉。
所谓历史自觉,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历史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并主动营造发展前景的重要素养。“历史自觉”中的“历史”,既包括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也包括从现在到将来的发展;“历史自觉”中的“自觉”不仅包括理论创新的自觉,也包括实践创新的自觉。我们对历史发展的把握要从不自觉、半自觉走向真正自觉。
强烈的历史自觉要求我们与人类发展进程同向,远瞩地把握人类文明,从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中汲取发展的正能量;也要求我们运用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辨析历史方位、判断历史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从历史发展进程中增强方位意识和使命意识,从多重历史坐标中认识道路和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走向未来。习总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现代化锐不可当,我们应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