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重要措施的清洁取暖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自2016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上升为国家重点民生工程,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快速发展。
自《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颁布实施及大量试点城市确立以来,北方各省区市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坚持对技术措施开展专家论证和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在“煤改电”方面形成了以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电热水锅炉、蓄热式电暖器、直热式电供暖及多能联供等方式的技术路线。但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不同,各地的清洁取暖技术路线开展情况如何、技术路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调整,有待进行深入调研分析。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建筑环境与能源检测院自2016年起即在北方地区开展近千个项目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总结了各类清洁取暖技术路线的特点和优势,相关推广建议如下:
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具有操控灵活、即开即用和分时分室按需供暖的特点,推广过程中建议:设计阶段,根据配电容量和建筑供暖需求合理选择安装台数及房间;安装阶段,合理确定热风机的实际安装位置,保证热风机的制热均匀性及舒适性;运行阶段,需考虑改善室内空气干燥的措施。
地源热泵具有不怕冻、运行稳定、能效高等特点,但对地质和施工条件有一定要求,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推广过程中建议:根据使用地区地质条件情况,做好土壤热物性变化情况影响研究,探究其对系统长年稳定高效运行的影响,同时需要对地埋管的布置进行详细设计论证。
直热式电采暖的初期投资较低,但其耗电量过高,不建议作为主要供暖设备推广,鉴于其使用便捷等特点,可作为辅助热源使用。
蓄热式电暖器的初期投资低,但耗电量高。鉴于其具有谷电蓄热的特点,可在单户面积50㎡以下的建筑中使用,单间取暖面积宜控制在18㎡以下。
电热水锅炉的技术简单、成熟,初期投资适中,但耗电量及运行费用较高,使用时受配电容量及蓄热装置安装空间限制。若能充分利用其谷电蓄能特点且具备设备安装空间,可考虑进行适当推广。
保证系统运行的谷电率是关键,应充分发挥其蓄热的特点,可通过增加蓄热模块容量、合理设置设备运行策略等方式,将供暖季谷电率平均值提升至90%,从而降低运行费用。
多能联供供暖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且有安装空间要求,但可部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进行多能互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推广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空间,应注意太阳能集热器的漏热、防冻问题。一方面可用防冻介质,夜间不用维持集热系统内的介质温度,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利于节能;另一方面可采用重力回落式系统设计,保证太阳能集热器内热水通过重力能够返回到蓄热水箱内,保证太阳能集热器不会冻裂;太阳能+电加热多能联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优化设定系统各部件的运行逻辑,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性多能互补,减少一次能源消耗,降低运行费用;应用过程中,太阳能保证率是关键,建议太阳能保证率达到55%以上。
燃气壁挂炉具有使用灵活方便、设备投资较低等特点,但受当地燃气供给量的约束,且存在燃气使用费用较高等问题。推广时建议:“以气定改”,同时应出台政策加大清洁取暖用燃气费用补助力度。
清洁取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涉及发改、能源、环保、财政和住建等部门,既要按职能分工、部门联动,又要明确一个归口部门,以便做好统筹协调;在技术实施层面,受到气候条件、建筑物围护结构性能、用户使用习惯、取暖设备性能、装机容量匹配、末端形式、系统调节控制策略和运维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各地在工作推动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选取技术类型,并注重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清洁取暖工作才能得到更好推广并切实地落实到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