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如今,祁连山麓层峦叠翠,石羊河畔碧波荡漾,荒漠沙坡绿意浓浓,绿地园林美丽宜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放眼武威大地,抬眼见绿、处处皆景,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蓝天白云常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中,感受绿水青山带来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紧盯重点行业,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以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城市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燃煤锅炉改造、挥发性有机物和新污染物综合整治等为重点,打好控尘、控烧、控煤、控排、控车、控油“六控”组合拳,加强多污染物、多污染源协同治理,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
建立“日调度、周分析、月通报”工作机制,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23年,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65、67、56、59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0、32、23、24微克/立方米,均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扣除沙尘影响后,优良天数比率均完成市上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特别是民勤县自2017年设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以来,首次实现空气质量六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均达到“一级”标准。
紧盯重点流域,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强化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运行监管,从源头上减少河湖水环境污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均为优秀等次。加快推进杂木河、西营河等6条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和溯源整治,共排查排口144个、采样监测20个。指导各县区签订实施第二轮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争取到位省级奖补资金1798万元。开展2023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巩固城市建成区无黑臭水体成果。全市9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在Ⅱ类及以上,其中8个断面优于考核目标1—2个类别,水质优良率100%;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在Ⅲ类及以上,7个国考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紧盯风险防控,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安全利用。组织12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从有毒有害物质识别、重点场所和设施设备识别、现场排查、隐患排查、台账建立4个方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回头看”,压紧压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从源头防范和化解污染风险。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食用农产品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场所用地为重点,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保障群众吃住放心。2023年共完成40个重点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市无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全部安全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坚持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抓手,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落实,让良好的居住环境“扮靓”乡村,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着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压茬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强化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有效衔接。2023年完成20个环境整治项目任务,分区分类、因地制宜实施污水收集管网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新建续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4座,累计建成96座,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逐一建立管理台账,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纳入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评价范围,开展专项检查和出水水质季度监测,压紧压实设施运行维护责任。2023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的80%以上。以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争取到位2023年中央、省级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资金3500万元,争取到位2024年省级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000万元。
深化燃煤污染整治,认真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集中供热难以覆盖区域,按照清洁替代、经济适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以“煤改电”“煤改气”为主,采用“太阳能储热+电辅热+清洁灶”“光伏+电辅热”、空气能热泵、蓄热式电暖器、燃气壁挂炉等清洁取暖方式,替代燃煤取暖。分散农户清洁能源取暖改造7809户;凉州区完成清洁暖炕改造5000户,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13台;古浪县集中供热站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建成投运,重点镇集中供热全部使用高效煤粉锅炉或生物质燃料锅炉。
在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服务保障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强化环评服务保障推动项目落地“大提速”的通知,建立2023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情况清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稳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专班服务和对接联络机制,推动项目加速落地。至目前,全年累计审批项目环评116个。
积极谋划储备项目,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绿色环保产业链链式发展、集群发展,谋划实施凉州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工程等项目42个,开工建设37个,完成投资20.9亿元。编制招商引资图谱,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签订意向性项目13个,签约资金6.3亿元,落地实施重点产业项目7个。抢抓国家黄河战略等重大机遇,谋划申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项目23个、总投资6.09亿元。至目前,17个进入中央项目储备库,6个已通过省级审查,争取到位专项资金3.34亿元。
柔性执法帮扶企业解难题,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助企纾困帮扶活动,采取提醒、告知、建议等方式,帮助指导企业健全环境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累计对126家企业现场帮扶,帮助84家企业解决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难点问题102个。对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的3家企业免予行政处罚,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