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海拔850米的黔江区舟白镇五台村小,一年级的孩子们在装有油汀取暖器的教室上课,两个孩子向窗外张望。特约摄影 苏思
我市有不少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冬天气温会下降到0℃以下。今年6月,我市启动“暖冬计划”,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安装碳晶墙暖、油汀、空调等设备,以解决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据悉,“暖冬计划”共涉及21个区县(自治县)的995所学校、21万名中小学生。如今,寒冬来临,“暖冬计划”执行得怎样?当地中小学校还有哪些需求?连日来,记者前往部分区县的高海拔学校一探究竟。
“听说学校给细娃们装上了啥子取暖片,那个东西真比家里的火盆子还热乎?”12月11日,农历冬月初一,天空中飘着点点雨雪,室外温度-2℃。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门口,60岁的代安华一边哈着气,一边搓着双手,好奇地向学校老师问个究竟。
今年11月20日,海拔805.6米的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装上了碳晶墙暖。从上个月下旬气温第一次降到10℃后,学校的碳晶墙暖就开始天天工作了。
代安华的孙女代淑艳读四年级(只有1个班),教室有54平方米,安装了7块碳晶墙暖。“以前一到冬天,教室冷得像冰窖,大家只有一边跺脚,一边听课。写字的时候,手冻得不听使唤,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的。”10岁的代淑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从学校装上了取暖设备,“就像摆了火盆在身边,舒服惨了,像春天一样!”
感受到春天般温暖的不仅仅是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据了解,黔江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学校有25所,当地政府投入301.478万元(除市级专项补足经费外,区发改委统筹供电公司解决175万元,区财政解决76.478万元),按照学校学生人数多少,为这些学校安装了油汀、碳晶墙暖、空调等不同取暖设备,实现了全区高海拔学校的全覆盖,共惠及5000多名孩子。
代安华看到孙女和其他孩子在温暖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模样,连连感叹:“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实事!”
“区政府为‘暖冬计划’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这项工作以最快速度落到实处。”黔江区教委基建科科长杨秀明介绍,当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将电杆、变压器、电线等材料,优先用于“暖冬计划”项目学校安装;区教委将“暖冬计划”的运行经费纳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预算,予以全额解决,杜绝了“配而不用”的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民办学校也纳入到‘暖冬计划’之中,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杨秀明称,按照市级文件规定,“暖冬计划”实施范围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但该区经过梳理发现,该区的马喇镇育苗幼儿园和邻鄂镇小天才幼儿园共两所民办幼儿园,也处于8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于是,将上述两所幼儿园也纳入“暖冬计划”,共惠及8个班211名幼儿。
“让学生‘温暖过冬’不仅仅体现在安装几套取暖设备上。”黔江区教委副主任李建说,让学生“温暖过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努力。
据了解,目前,黔江区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学生“温暖过冬”。例如,该区投入128.66万元,购置了热水直饮机350台,解决了学生冬天饮水问题;筹集捐款5万余元,为困难家庭的学生添置御寒衣服鞋袜;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等。
今年的寒冬,我市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可以不用再担心上课的时候冷得跺脚了。因为有碳晶墙暖、油汀、空调等取暖设备陪伴在他们身边,“就像摆了火盆在身边,舒服惨了,像春天一样!”
“对于成长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灵来说,温暖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的话。我市启动的“暖冬计划”,就是在用温暖点燃孩子的梦想。
什么是真正的送温暖?就是要把温暖真正送到心里;什么是真正的民生工程?就是要把向群众承诺的事情办成,把最期盼的事情办得让群众满意。“暖冬计划”,以最快速度把温暖送往我市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地区21万孩子的心田。这就是最好的送温暖,就是最好的民生工程。
生活因为温暖而美好。只有让孩子们的生活洋溢温暖、充满温情,才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好。“暖冬计划”一切从孩子实际需要出发,除了安装取暖设备,还有些地方为学生提供优质、干净的热直饮水,有些地方为学生发放手套、棉衣棉裤。一粥一饭见作风,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因为把保障的着力点、工作的着眼点都放在群众所需所盼上,“暖冬计划”才温暖了孩子和家长的心,实实在在地办成了民心工程。
“暖冬”才刚刚开启,实施“暖冬计划”,决不只是简单地安装几套取暖设备,送上几套棉衣棉裤,而是一个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共同持续发力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只有带着感情,拿出招数,既持续不断推进,又注重后期管理,才能让温暖持之以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